川普又來了!晶片關稅、藥品關稅連環炸,台積電又中槍?艾大帶你解讀台美「恐怖平衡」背後的真心話!
哈囉!各位親愛的投資朋友們,我是你們的金融策略師艾大!在金融投資領域打滾了超過 15 年,見證過市場的牛熊週期,也經歷了幾次重大的負面衝擊。我知道,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大家特別容易感到焦慮和猶豫,尤其是那些已經退休或準備退休的朋友們,面對混亂的市場新聞時,心裡更是七上八下。
每天早上開盤前半小時,艾大都會在這裡陪伴著各位,一起解讀國際財經新聞和時事變化。一早我們先來觀察,美國股市昨天又開始顯著回檔,主要是因為「戰神」川普在 CNBC 受訪時,又開始預告了接下來一周即將釋放的「晶片關稅」和「藥品關稅」兩顆重磅炸彈,使得市場上產生新一波的承壓。
當然,具體的晶片關稅稅率是多少,他沒有具體講出來。不過呢,針對藥品關稅的部分,他預估會逐步在一年半以內,陸續調升到 150%,到最後是驚人的 250%!這就代表著對於一些藥品的進口國,不管是針對印度或者瑞士,似乎會有顯著的排外效果,造成國內藥價有進一步的拉升可能性。不過呢,美國其實本身也有很多藥廠了,能不能在這段時間做結構性的調整,也是大家觀察的方向。
我們最為關注的,對於臺灣市場來看,當然就是這一次針對半導體關稅所採取的課徵。那當然半導體關稅的課徵,目的是為了要讓美國的投資有持續擴增的空間,它不單單只是為了要獲取這個關稅,因為川普政府大概也知道,如果在先進製程的部分,基本上大多數廠商是有能力進行全面轉嫁的。到時候恐怕會推升微軟、OpenAI、Meta、亞馬遜這些依賴 AI 重度企業的數據中心成本。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效果底下,後續要觀察的重點在於這個晶片關稅,到底是根據當前伺服器裡頭的晶片價格或市值的占比來進行等權重課徵,還是進行統一性課徵。
臺灣跟美國目前的談判,8 月 7 號只剩下不到一天的時間(在我們錄影的當下),是不是又把半導體關稅能夠採取至少「最後一口待遇」呢?我們不可能降到零嘛,但有沒有可能是在特殊條件底下,可能晶片關稅是 25%,但是在臺灣,能夠談到 17%、18% 的情況底下,我們的半導體關稅最高就是 17-18%?這是給投資朋友多做一些思維。
聯準會大換血?川普的人事佈局,影響降息預期!
當然了,如果我們細看在 CNBC 的受訪當中,川普其實提到了非常多相關未來衍生的議題喔!
第一個,我們觀察的重點在於提名人選的部分。這次川普幾乎已經完全徹底排除了貝森特出任聯準會主席的可能性,他也說現在財政部長這個位置他擔任得非常好,他也不想要去擔任聯準會主席,他認為財政部長更適合他,所以目前是沒有打算去提名他。
那川普也透露,目前正在考慮 4 位接替鮑爾的聯準會候選人,一個就是國家經濟會議主任凱文哈賽特(Kevin Hassett),另外一個是前聯準會官員凱文沃什(Kevin Warsh)。兩位都叫 Kevin!另外兩位名字大家應該已經知道,雖然川普沒有仔細指出,一個就是沃勒(Christopher Waller),而另外一個就是過去我們講的庫格勒(Adriana Kugler,她是拜登任命的嘛,透過補選的部分),有沒有可能重新回到聯準會主席,這都很難說。但至少現在看得出來,川普已經在針對接下來聯準會的提名人選來做一些安排。
另外一方面,大家應該還記得,好在過去一周,川普把勞工統計局(BLS)局長給開除了,原因是因為非農就業數據他認為太離譜,認為 BLS 正在操控數據。所以呢,在近期他也會提出相關的人選。在這樣的一個效果底下,整個人事的安排,不管是我們講的整個降息預期的持續反應,還是我們看到針對聯準會接下來所採取的干預,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市場上進一步的流動性預期。
另外一個,就是川普本人是否會參加 2028 年總統大選的問題。那川普已經蠻明顯表態了,他基本上不太可能再選一任,但他認為副總統范斯(JD Vance)很有可能是讓美國再一次偉大的繼承人。事實上,如果我們細看根據 Poly Market 整體市場的賭盤民調,在 2028 年當前,范斯的勝率大概是 28%,而至於加州的紐森(Gavin Newsom)只有 13%。這說明著現在在川普執政效果下,基本上對於共和黨本身而言,是蠻加分的。加上 2026 年中期選舉的選舉資金都已經逐步到位,加密貨幣又捐了很多錢。所以這些利益集團背後的資助,幾乎讓 2026 年共和黨有望可以必須的絕對執政。當然時間還很長,到時候我們再說。這是關於提名人選的變化。
半導體 232 條款:台灣的「天價」投資與關稅博弈?
第二個部分,我們當然看的就是半導體關稅的「232 條款」。
針對半導體調查以及最終的關稅措施,它應該不會像是「對等關稅」一樣,可以說變就變。「對等關稅」真的是今天 19%,明天變 32%,巴西莫名其妙就變 50%,瑞士莫名其妙變 39%。就是對等關稅的過程當中,它引用的是「IEEPA 國際緊急權力法」,所以在經濟危急的情況底下,它的那個行政手段變幻莫測,游移性程度很高。
可是「232 條款」是借由美國商務部的仔細調查之後所公佈的,基本上公佈以後就不太能夠改變了。那現在的問題在於,在整個 2024 年,臺灣上市櫃公司直接或者間接銷售到美國的營收是高達 7.7 兆台幣,占總營收是 17.3%。所以如果課取高關稅的話,對於衝擊兩層營收的量能,其實幅度並不小。更何況其他國家運到美國,照樣一樣會衝擊喔,我們只是從不同管道流入到美國市場當中。
在這樣的一個效果底下,市場上會聚焦,到底為了要把這個半導體關稅跟臺灣對等關稅統一下調的談判代價,要付出多少的投資額。
川普昨天在受訪的時候還特別提到了這個台積電!他說我們現在在亞利桑那的投資額已經高達了 3,000 億美元!那差不多呢,3,000 億差不多是 10 個晶圓廠的金額!也就是說,原先承諾的 1,650 億美元本來是 6 座晶圓廠嘛,3,000 億差不多就變 10 座了!這讓市場上嚇了一跳,因為川普這樣一講,不確定他到底是年紀大了記錯金額了,還是說其實數字已經改了,我們還不知道呢。
那這 3,000 億有沒有包含在對等關係的談判呢?或者至少如果不是 3,000 億他記錯了,那 1,650 億到目前為止,算不算是在臺灣對美國的重大投資額呢?還是不算?這件事情我們都還不知道。不過我們先看一下他的說法,有可能是記錯了,因為他講的速度也很快。大家知道台積電市值也才剛剛突破一兆美元,如果要 -3,000 億,那就是標準的「要你命 3,000 億」(周星馳電影梗),那真的是要你命了!
但是也有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也許臺灣,川普希望讓臺灣有一個半導體相對低的稅額,哎這樣子對美國和臺灣都好嘛!那因為他也知道,那你到時候你課了高關稅這種東西,是全面轉嫁的嘛!那他自己先喊出 3,000 億美元的金額,哎以後再談,這可能性有沒有可能最後就變成我適度的先主動拉高你的投資,那我會給你優惠的稅率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也不是一件全然的壞事!畢竟我們也清楚知道,在現在最後一梯隊當中,對美的投資肯定要達到一定程度的規模,才能夠讓稅率有顯著的下滑。
不過呢,至少可以承認的事情是,現在台積電股價昨天是遭受到不管是洩密案的影響,還是受到川普口誤(也有可能是記錯,也有可能是認真)的影響,造成股價有適度的回跌。不過呢,從整個台廠在全美各地的投資,按規模正在陸續的顯著跟進。亞利桑那當然就是台積電的供應廠家陸續跟進。像德州的部分,也是共和黨的大本營。現在像是環球晶、鴻海、廣達、英業達、緯創、仁寶都在當地進行顯著擴廠。尤其德州的投資喔,距離墨西哥又比較近,有很多墨西哥廠區可能到美國做最後組裝,你就可以做最後的關稅的避免了。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效果底下,運營上的成本的確是相對來的低,而且又有利於共和黨票倉對於臺灣本土的支持。所以現在跟大家讓大家關注的重點在於喔,到底整個擴大投資美國的金額跟承擔高關稅當中所獲得的衡量為何。當然台積電始終是民間企業,似乎你好像也不能硬要把他的投資額算在台美對等關稅的談判裡頭。可是呢,當前對於整個市場的影響,基本上就是最後一哩路,投資額以及半導體關稅的公佈喔!那就算 8 月 7 號開始課徵,我們被課一天、被課兩天了,出口商還勉強撐得住幾天的時間,可是一周半導體關稅也公佈了,也沒有好轉,那市場的壓力真的就會因此而襲來。所以剩下最後 24 小時,在明天中午 12 點,8 月 7 號就到了臺灣時間了(就是臺灣時間的中午 12 點就是美國的 8 月 7 號時間線正式到來),到時候我們就看一下即時的談判效果為何。
台積電「內鬼門」:2 奈米技術外洩,是誰在搞鬼?
另外一方面,昨天台積電股價有比較顯著承壓的另一個原因,來自於台積電這一次的技術外洩案,已經逮捕了 6 個人。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加快針對先進晶片流向東南亞各地的一些監管行動。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起台積電 2 奈米製程技術的洩密案,算是科技業產業比較離奇也比較荒謬的治安醜聞。因為這是很多名職員以及離職員工,他是用手機拍照螢幕的方式,在居家辦公的期間,把關鍵的數據外洩!那尤其就是 2 奈米!
那物件的流向呢,也很神奇,也並不是中國大陸廠商,而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商——東京威力科創(TEL)的一名也是台籍的工程師!那好像之前兩個人是同事嘛,所以呢,他就把手上的數據拍起來,傳到另外一個前同事的手上,那前同事目前在東京威力科創來工作。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由於技術比較敏感,那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表明(因為日本這幾年也是大力的投入到半導體廠、半導體的 2 奈米的一個進程嘛),Rapidus(日本半導體聯盟)是不是有具體的涉案,我們到時候要看台積電在提出告訴以後,檢方採取的行動,因為現在已經 3 個人都已經收押禁見了嘛!所以從後續事件也看得出來,這個台積電內部雖然建立了比較嚴密的數位行動的監控體系,不過看起來,這還是家賊難防,有內鬼!停止交易!其實這幾年,你發現臺灣其實也蠻多叛徒的哈!好!
但如果真的因為拍幾張照片,那那中國廠商應該早就做了,不太可能拍幾張照片技術就這樣子外洩嗎?還是因為前幾天那個下大雨,中南部下大雨偷偷拍照嘛?因為現在喔,看起來就是 F20 或者 F22(台積電 2 奈米的佈局),要麼就 P1 廠,要麼就 P2 廠,看起來就這兩個廠接下來有可能有洩露的一個疑慮。所以基本上就聚焦在這兩個廠當中。
另外一方面呢,我們看到的是 2 奈米洩密案過程當中,大家比較關注的是 TEL 東京威力科創,它是做機台的哎!你說聯電跟台積電有沒有成熟製程競爭關係?有嘛!聯電跟中芯國際有沒有競爭關係?有嘛!這你你有種很難想像,就好像是日月光跟台積電有技術外洩的問題,就一個做封測的,一個做代工的。那 TEL 他是做機台的,好像也不是涉及到半導體的製程技術!所以這個事情也蠻有趣的!因為目前半導體製程基本也都有專利喔,根本沒有存在嚴重的抄襲問題,因為被抓到也會賠很慘。那半導體製作過程喔,基本上就是大部分技術來自於美國嘛,好,然後這光刻技術來自於荷蘭,那買人家的機器來操作,大概是這樣子,那主要還是能力以及品質管控的問題。
所以,也不代表三星沒有做 3 奈米的能力,他只是良率不好嘛!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效果底下,後續我們要觀察到底他去翻拍筆電的用意到底是什麼?而且我看這個台積電當時的 TSMC 大小事官方社團裡面就有人提到說,的確翻拍筆電這是一個傻蛋!人家用照片回追,就可以馬上抓到你在哪一個廠、哪一個位置拍的。最好的做法應該是先翻拍,然後用 AI 提詞轉成文字,然後再加匿跡的列印,再用紙本親手交給對方。那如果是公司的話,就是自己帶手抄紙,然後直接塞到內褲最安全!公司的紙還不能用,因為有人會檢查!所以這種手段的確還蠻特別的。
全球「挖角戰」白熱化:台灣工程師成香餑餑!
但是我們可以承認的事情:半導體上游的確是非常競爭,雙方的獵頭公司陸續都在挖人。
我們舉例來說,臺灣現在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研發和製造人才,像台積電、聯發科這些龍頭企業的工程師,基本上是各大全球廠商挖角的重點。這幾年我們看到美國針對中國採取了技術封鎖以後,臺灣工程師目前就成為中國企業增強(挖角)的對象。只不過這一次,看起來變日本企業增強的對象了!小日本真的是!
但為了以防技術的外洩,臺灣國安法其實早在三年前就已經通過了「台基建條款」!只要有人嘗試把 14 奈米以下的國家核心的關鍵技術洩露給境外勢力,就會至少觸犯至少 5 年,最多 12 年的有期徒刑!所以這三個人做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嚴重的,至少要坐 5 年牢!
我們根據商周的數據:
國家/地區 | 技術外洩/非法挖角案件數 (近四年) | 流向主要國家/地區 | 備註 |
中國 | 超過 151 件 (在臺灣非法挖角) | 臺灣 | 大量陸商在臺灣成立獵頭公司、人頭公司,以高誘惑吸引臺灣工程師。重災區在竹科(48%)。 |
韓國 | 25 件 (2024 年重大外洩案) | 70% 流向中國市場 | 歷史新高!其中 8 件是顯示器技術,7 件是半導體技術。 |
你不要覺得他只挖臺灣人喔,那韓國也挖很多!韓國的部分,在 2024 年的外洩案、重大外洩案是 25 件,這也是歷史新高,其中有 70% 都是流向中國市場,那有 8 件是屬於顯示器,有 7 件是屬於半導體喔!所以你看,那韓國、臺灣其實本身所面臨的處境也差不多了。
降低半導體關稅:除了「砸錢投資」,別無他法?
但是,後續我們要觀察的幾大重點在於,現在這一次我們看到半導體關稅的公佈,本身而言呢,真正能夠降低半導體關稅的唯一方式,除了擴大投資者,別無他法!
半導體關稅不太可能要求你開放國內市場嘛,那個是對等關稅談判的議題的。但是全球的半導體關稅,各國想要予以進行不管是最惠國待遇,還是要適度的壓低喔,基本都要表明一定的程度立場。因為課你關稅的真正目的,半導體關稅太明顯了,就是你來我美國設廠!來美國設廠就不用客關稅了嗎? 就這麼簡單!
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當前的 AI 數據中心的新建呢,是如火如荼的發展:
數據中心範例 | 位置 | 投資規模/備註 |
亞馬遜 (Amazon) | 印第安納州 | 今年耗資 110 億美元的龐大園區。 |
AI 數據中心 (未完工) | 威斯康辛州 | 尚未完工,但已具規模。 |
XAI (Elon Musk) | 田納西州 | 占地面積非常廣大。 |
AI 數據中心 (密集區) | 美國東北部 | 2025 年預計最密集。 |
如果以整個 2025 年來看,現在在 AI 數據中心比較密集的喔,基本上還是看得出來在東北部比較多了。所以現在美國最大的問題喔,就是有沒有足夠的電力來做支付喔!因為從市占率來做觀察,在超級電腦的部分,美國的市占率已經高達 70% 了!而且是一年成長 10%,大幅的壓縮中國的空間。就是因為川普在過去幾個季度大幅的放寬監管和法規,他甚至呢,允許核電站就直接建在 AI 數據中心旁邊,來直接進行供電呢!在這樣的一個效果底下,整個 AI 國力競賽的發酵已經逐步形成,給投資朋友做一些思考。
我們剛才一開始聊到,第一個是提名人選的變化。第二個是半導體關稅就等著出爐。那在半導體關稅是否能夠予以鬆動的同時,最後看的就是是否有對於美國持續擴大投資的要件。所以好像太早投資也不好哈,應該籌碼一點一點釋放,這樣子還有機會能夠把未來的關稅給往下調。
全球各國「求生術」:印度的堅持、瑞士的讓步!
第二件事情呢,要聊的就是目前 8 月 7 號距離不到 24 小時(在我們錄影的當下)喔,市場的壓力持續發酵。
第一個是川普在昨天其實也暗示著美中的貿易協定已經非常接近,同時間克里姆林宮正在考慮向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某種行為來做讓步喔。也就是川普現在所示出的看法是,美中看起來有和緩,而且連美俄之間都有可能達成休戰。目前俄羅斯是提出空中先休戰優先喔,先不射飛彈,先不打無人機,那地面行動繼續喔。不過後續要看一下川普的回應喔,因為美國特使在本周會第五度造訪俄羅斯,而且可能跟普丁來做會面。那川普有威脅嗎?你如果 10 天內沒有結束戰爭,那就是 100% 關稅喔!
另外一方面,市場上更為緊張的是印度。因為印度這一次在後續的談話當中,釋出了不願意針對原油轉運讓步的說法。這導致川普直接說表明在 24 小時內,會大幅調高目前已經針對印度的 25% 的關稅。理由就是印度還在買俄羅斯原油,而且設下了高貿易的障礙壁壘,為了鉗制現在對於印度、俄羅斯集團對於美國利益的衝擊,會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那印度政府雖然現在是堅持持續的立場,不過已經派了大量特使到華府來進行進一步的遊說。尤其印度目前願意進行適度的貿易壁壘的放寬,印度其貿易壁壘很高喔!印度對於牛奶價格是 60% 的關稅,而且有嚴格宗教相關、動物飼料來源的限制(就是有一些飼料當中,是不允許有牛肉的)。在印度政府的內部評估當中,如果美國實施 25% 的關稅,至少會出衝擊 10% 左右的第三季出口,GDP 會下滑 0.3 個百分點。衝擊影響沒有像臺灣、南韓這麼大,不過呢,這對於印度這種大型經濟體體量的衝擊,其實也不小。
那另外一個就是瑞士!這不只是印度派了特使跑到華府,瑞士總統親自飛往華府!目前已經到達華盛頓,希望能夠在最後期間 8 月 7 號之前,能夠爭取能夠下調美國針對瑞士所寄出的 39% 的關稅。那雖然白宮是沒有邀請他來,不過人都來了!目前看起來,也已經到白宮來跟川普做進一步的會面。那瑞士按照目前彭博社的說法,已經在多個領域做出顯著讓步,像是農業、黃金、戰機、能源、藥品。例如來說,美國本來是針對瑞士出口的黃金來課稅嘛,但是因為本身不具高附加價值,單占了整個貿易逆差的大中,所以呢,政府可能考慮對於黃金加徵 50% 的關稅。那瑞士政府呢,就會用其他方式來做彌補。比如說呢,瑞士目前已經簽下 74 億美元的 F35 採購案,而且呢,即便 LNG 從美國把天然氣運到瑞士,這個是路途遙遠,但是目前已經願意鬆動,即便路途再遙遠,我都會買喔!那看到時候怎麼運嘛,你看 LNG 船先開開開,開到歐洲,然後還要搭火車、搭貨車,慢慢的再到瑞士。牌子也很高剛,那個成本有多少?不過瑞士政府看起來也予以大幅鬆動。
那最後就是臺灣的問題了!那我們也清楚知道,臺灣當前所面臨的處境呢,的確相對比較尷尬一點喔!原因在於喔,這一次我們很清楚知道,20% 的暫時性關稅喔,已經有一股讓國人的預期就是喔,8 月 7 號應該就會下滑一點點了。可現在有點趕,只剩下一天時間。那包括目前的談判團隊,好像沒有釋出更進一步在華府談判的訊息,會不會晚個幾天,也就是也許是臺灣真的被課徵 20% 關稅,得過了兩三天四天以後,才會有進一步的訊息傳出,讓大家稍微比較緊張一點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觀察到,當前行政院的表示說,因為尚未完成談判,但是呢,實質關稅有 65% 因為臺灣輸美商品還享有豁免(就是像晶片關稅),所以真實的衝擊其實沒那麼大,大家不要緊張,平均關稅是從 5.8% 到 8.3%。他說的也沒錯,因為就算現在被課 20% 關稅喔,它不是所有產品被課喔,現在半導體關稅基本上整體還是享有絕對豁免的,除非半導體關稅也跟著出來。好,所以第一波衝擊的看起來就是傳產嘛,稅率就下來了。但半導體關稅到目前為止喔,其實都還沒有具體的釋放確切稅率喔!所以只要半導體關稅沒有公佈,那麼臺灣目前在主要出口商品,也就是晶片的部分,仍然享有顯著的豁免。
當然了,我們也清楚知道,由於這幾年我們看臺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已經逐步的超越中國,加上香港,那也就代表著臺灣對於美國的依賴程度相當高,這個關稅的衝擊應該會相對來的大。我們以彭博社所做的統計衝擊來做觀察,衝擊幅度我預估大概是 5.3 個百分點,在 8 月 1 號宣佈以後,會上升到 8.3 個百分點。
那後續要觀察的其他重點在於,也有可能傳產對於臺灣實體經濟的衝擊已經不是特別大,所以呢,是否有必要為了掌控全域,先讓傳產適度的受傷,加深更多半導體關稅談判的籌碼?要不然如果太急著做決定,到時候半導體關稅川普政府讓步不夠多的話,那也許最後對於臺灣的實體經濟傷害更大。所以一個是保絕對數字,一個是保選民,或者我們講的保產業心態的衝擊。
台灣的「不可能的三角」:投資、關稅、豁免,魚與熊掌怎麼選?
我們必須了解了,因為現在 20% 的稅率喔,看起來就是半導體 232 條款是否能夠有進一步的下滑空間。那麼美方如果在這段時間有持續僵局的話,那就看一下誰能夠撐得住嘛!
但我們過去講的**「不可能的三角」**:
選項 | 條件 1 | 條件 2 | 條件 3 | 艾大白話解說 |
1 | 低投資額 | 低半導體關稅 | 低對等關稅 | 美方也很清楚這樣代價,勢必會要求有一個條件進一步拉高。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
2 | 低投資額 | 低對等關稅 | 高半導體關稅 | 不可能!因為台灣的順差主要來自半導體,美方會鎖定高順差產業課稅。 |
3 | 低半導體關稅 | 低對等關稅 | 高投資額 | 如果要兩邊都低關稅,那付出的代價就是投資規模必須進一步放大。 |
這叫做不可能的三角!你要麼選「投資 + 半導體關稅低」,放棄「對等關稅低」。要麼選「投資 + 對等關稅低」,放棄「半導體關稅低」。要麼就選「半導體關稅低 + 對等關稅低」,但是最後你放棄「投資」,投資規模必須進一步的放大。
因為臺灣的順差幅度就是比日本、韓國來的高,你又是最後梯隊,本來你就是要多付出一些代價。
【艾大不負責幽默比喻】
所以「不可能的三角」它形成臺灣市場現在所面臨的兩難,更重要的事情是喔,本來這個兩難呢,他可以靠時間磨合。現在只剩下一天的時間(在錄影當下),壓力山大!
市場回顧與未來展望:短線波動、長線分歧!
我們看到,臺灣政府所面臨的處境很挑戰喔,跟瑞士、印度其實都差不多。所以照理來講,現在應該要跟他們兩個國家一樣,急著到美方、到華府來做進一步的談判喔!事實上我們可以觀察,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的一篇專欄,這篇專欄的名字叫做「How Taiwan Lost Trump」(臺灣是如何失去川普),這是 Christian Whiton 所寫的,她是小布希政府時期,一直到川普第一任任期,都擔任美國國務院的高級顧問。
她主要是剖析目前臺灣為什麼在川普第二任任期當中,喪失美國政府支持的根本原因。她認為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外交事件,而是長期的累積的戰略錯誤的判斷失誤,以及意識形態的錯配所導致的。
首先她強調說,賴政府和蔡政府在過去幾年,基本上是一面倒的壓住民主黨的當權派,以及華府的左派進步主義和全球主義深度結盟。所以他就忽略了共和黨內部這種權力重組和川普陣營的崛起,就是這幾年經營的人脈恰恰都剛好沒有經營到 MAGA 派,或者共和黨的這一些我們講的支持者。
在 2016 年,她舉了一個例子,他說這種象徵性的錯誤尤為明顯。2016 年的時候,川普不是收到那個蔡總統的電話,那當時是蔡總統主動打電話給川普,形成強烈對比嘛。那後續呢,我們知道這一屆賴政府在川普當選以後,並沒有採取打電話的方式,而是以賀電的方式,以聲明稿的方式來祝賀。那正常來講喔,對某些共和黨人來說,應該是你要打電話過來,那我可以選擇不要接,如果我認為有這種兩岸之間議題的爭議,我可以選擇不要接。但是你所示出的態度是很重要的。當然,我覺得應該不會那麼小家子氣啦。
另外一點,她也提到說,臺灣沒辦法針對川普政府的核心關切來做出正面的回應,這是導致雙邊關係惡化的原因。比如說呢,川普的經濟和外交部講的是交易型的國際關係。他要求的不是情感的表態,或者口頭支持,而是具體的讓利和戰略配合。不是講一個民主供應鏈、非紅半導體就可以了。重點在於:主動開放市場、主動進口美國能源、足夠增加軍購。但實質上,臺灣現在在金融市場是很明顯高度貿易壁壘嘛,這個很明顯大家都知道。農業的部分,其實也算是高度貿易壁壘。那某種程度而言,可能會是形成這一波談判卡關的原因。不過呢,可能本身態度也並沒有特別的強硬,所以美方也並沒有直接特別指控,或者覺得臺灣經濟體量不夠大。
另外一方面呢,針對臺灣事後補救的看法,沃頓也提出了高度懷疑喔。因為現在從 2025 年開始喔,臺灣政府是做什麼事情呢?他是聘請跟川普有所來往的公關公司來進行遊說。那感覺好像表面上接近川普的核心權腦。可是我們要清楚知道一件事,川普最討厭的是什麼?川普最討厭的就是深層政府!所以一直以來,深層政府就是需要一個公關公司來改善各國或者企業跟美國政府的關係。那川普感覺更傾向於企業直接來談嘛!所以他就不希望有這種過度深層政府的影子存在。那可能也有壓錯寶的問題,那這個公關公司看起來也對於臺灣的幫助起來,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其實沃頓呢,她也曾經幫助 Ted Cruz 競選呢,她算是在共和黨右派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意見領袖。不過她的話我們當然聽聽就好了,畢竟她現在也在公關公司嘛,搞不好川普現在也討厭她也不一定。但給投資朋友做一些思考。
最後呢,我們看台北股市昨天下跌 149 點。看起來昨天台積電的洩密案的衝擊表現還好。在美國股市從高位陸續進行回跌,不過跌幅也沒有想像中來得重:道瓊下跌 61 點(0.14%),收在 44,111 點;標普下跌 30 點(0.49%),收在 6,299 點;納指下跌 137 點(0.65%),收在 20,916 點;費半下跌 62 點(1.12%),收在 5,561 點。給投資朋友多做一些思維和參考。
其實臺灣政府走到現在一個區間呢,的確本來就是困難重重了。畢竟我們不只是有對外主權的問題,包括我們在經濟體量上,其實也比日韓更少的籌碼能夠做表態。那麼過去我們也聊過這個川普政府本屆政府的猶豫不定喔,你好像過早表態也是錯的,過晚表態也是錯的喔。那也沒有怪誰對誰錯的問題喔,只希望在 8 月 7 號以前,我們能夠獲得相對良好的稅率喔!一方面能夠舒緩整個傳產的壓力,另外一方面,當然就是等待近代未來一周半導體關稅的公佈了。
不過新的時代也即將到來,從川普陸續即將所提名的人選,對於債券市場的長期影響,以及在短期內 AI 資本支出的投入,所造成的產業分級的情況,以及對於各國所要求的投資人。雖然看起來日本、韓國目前所公佈的實際投資很細節,跟美方公佈的好像不太一樣,那是否也就意味著臺灣也許也可以開一個高價,但是在做一些細節上的後續調整呢?給投資朋友多做些思考。
FAQ:投資人最想知道的 Q&A
Q1:川普這次預告的晶片關稅和藥品關稅,會如何影響美國市場?
A1: 晶片關稅可能推升依賴 AI 運算的科技巨頭(如微軟、OpenAI、Meta、亞馬遜)的數據中心成本,因為先進製程晶片成本會增加。藥品關稅(預計逐步調升至 150%-250%)則可能造成藥品進口國(如印度、瑞士)顯著的排外效果,導致美國國內藥價拉升,但也可能刺激美國本土藥廠進行結構性調整,增加國內生產。
Q2:美國「232 條款」下的半導體關稅和「對等關稅」有何不同?
A2: 「對等關稅」通常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行政手段變幻莫測,稅率可能隨時調整。「232 條款」則是在美國商務部仔細調查後公佈的,一旦公佈後稅率通常較難改變。因此,半導體 232 條款的最終稅率對市場影響會更為深遠和確定。
Q3:台積電 2 奈米技術外洩案對公司影響大嗎?
A3: 這起洩密案的細節令人感到荒謬,透過手機拍照螢幕傳輸數據。雖然技術外洩對任何高科技公司都是嚴重事件,但半導體製程的高度複雜性和專利保護,使得單純照片洩露的實質影響可能不如想像中大。台積電內部已有嚴密監控,國安法也有相關規範。此事件短期對股價可能產生心理壓力,但長期而言,台積電的技術領先和良率管控才是核心競爭力。
Q4:為什麼台灣工程師成為全球半導體廠商挖角的重點?
A4: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研發和製造領域具領先地位,特別是台積電、聯發科等龍頭企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工程師。在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後,中國企業(現在看來也包括日本企業)為彌補技術缺口,更積極地在台灣和韓國非法挖角這些頂尖人才。這顯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Q5:什麼是「不可能的三角」?台灣在對美貿易談判中如何運用?
A5: 「不可能的三角」是指在談判中,同時追求三個相互衝突的目標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選擇其中兩個。在對美貿易談判中,這三個目標可能是「低對等關稅」、「低半導體關稅」和「低在美投資額」。由於台灣對美貿易順差較高且是最後談判梯隊,不可能同時實現三個「低」。台灣政府需要權衡利弊,選擇其中兩個目標優先爭取,例如為了降低關稅而必須擴大在美投資,或者在半導體關稅上做出讓步以換取其他領域的優惠。